沪风社专访:《繁花》背后的海派文化传承——庞洁谈文化顾问之路
2024-02-20 11:01:23



导语

上外附中沪风社以海派文化为轴心来探寻上海风情,了解和推广上海文化。近期,《繁花》作为一部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电视剧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让沪风社社员对此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索。1月22日,沪风社有幸采访了热播剧《繁花》的文化顾问、上外附中98届校友庞洁女士。庞洁从小生活在上海,作为上海城市文化与形象的推广者以及《繁花》拍摄全过程的参与者,让我们听听她对于传承海派文化以及担任文化顾问的心路历程。





结识《繁花》的契机

作为Branding Shanghai的创始人,庞洁一直致力于上海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对于王家卫导演的邀约,庞洁意外又惊喜,第一次见面时,王导讲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讲述了自己想要复刻的原著中情节以及自己梦中九十年代上海的模样。这一份对上海的热爱和深情使庞洁感同身受,随即参与了《繁花》的拍摄。


庞洁主要负责在上海实景拍摄场地的协调、现场的公安报备等工作,三年左右的拍摄过程可以说是超过了“艰苦”的范畴。一方面,疫情的影响、演员的缺席等状况让拍摄过程变得异常艰难;另一方面,要将导演的想法完全落地不仅存在困难,幕后的工作也极为繁琐复杂。但最后爆火的电视剧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与努力。


001.jpg


用心塑造每一个细节

因为现实原因,《繁花》中大部分戏份都在棚内完成,而有些场景为了追求真实感需要庞洁协调场地时间。但由于类似外滩这种人流密集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允许封路拍摄,再加上部分香港的场景需求,无法去往真实场景拍摄,因此只能寻找相似的场景来代替。例如香港半岛酒店是在中福会少年宫取景的,半岛酒店的创始人是嘉道理爵士,庞洁则找到了嘉道理的官邸——中福会少年宫,两个建筑的装修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做到了尽可能还原。外滩27号实则是在外滩18号拍摄的,两者有相似的室内场景,汪小姐的很多戏份都在此拍摄。


担任文化顾问的同时,庞洁还客串了《繁花》中贾淑敏这一角色,她的一句“爹爹”可谓是唤醒了许多观众的回忆,她说这一句台词是她根据自己记忆中的老上海,在不经意间讲出的,没想到“出圈”了,算是一个美好的意外。

002.jpg


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庞洁从小在上海长大,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认为,海派文化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江南文化和国际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在《繁花》的拍摄过程中,她致力于将这种魅力传递给观众。


 “我觉得这部戏真的让上海话又复兴了,带动了沪语,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潮。”《繁花》中角色的上海话各不相同,上海话本身也受很多外来语的影响,这也体现出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点。在拍摄过程中,演员们也会相互纠正上海话,希望可以通过电视剧来让更多人认识到沪语这种美丽的方言。


“《繁花》对于上海来讲会有新的意义。虽然它反映只是90年代,但从这一个侧面,观众可以看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和国际化。”庞洁认为,作为上外附中的学生,我们学的是外语但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外语是连接文化的桥梁,我们要在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发扬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结语

《繁花》不只是一本小说,一段故事和几个人物——它是上海历史文化的体现,更是千千万万个上海人的缩影。《繁花》的魅力远远大于作品本身,海派文化的传播也不会止步于此,相信在更多人的努力下,海派文化将会发扬光大。

003.png


供稿 | 何璐羽 李宛一(学生)

责编 | 李杨 宋子蘅 

编审 | 吴唯唯 奚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