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赏决赛
2018-04-04 17:16:06 作者 / 学记团 刘思琪 来源 / 学记团

3月28日下午3时半,文化大赏决赛在6楼多功能厅教室举行。担任评委老师的有周梦麟老师、杨苏越老师、刘海波老师、周旭梅老师,主持人为高一6班的曹源。

本次文化大赏比赛分为两部分:“诗词大会”和“国家宝藏”,分别模仿央视的两个节目。前者主要考察选手们对古诗文、成语的了解程度,分为“点字成诗”(在给定的一些字中选出恰当的字,组成一句诗句)、“寻章摘句”(填写或选择古诗文/古诗词标题/作者)及“望文生义”(根据要求,看拼音写成语/根据释义写成语);后者则是要求参赛班级排除若干选手,用短剧和独白的方式,介绍给定的一件文物。整个比赛中,两个部分交替进行,“诗词大会”比赛,初中组、高中组分别评分。

高二6班

 

 

 

中预1班

 

初中组

 

主持人

 

诗词大赛的第一轮是初中组的比拼。参赛班级有初一1班、初一3班、初二3班和初三3班。在“点字成诗”和“寻章摘句”两部分中,由于题目难度不大,再加上同学们学识渊博,几乎每道题目都是全对。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望文生义”,特别是中间若干道“看释义写成语”的题目。同学们或是热烈讨论,或是苦思冥想,或是奋笔疾书……姜还是老的辣,最后初三3班的同学们积累较多,夺得冠军。

诗词大赛第二轮——高中组的比赛则更加残酷,也更加精彩。参赛班级为高一1班、高一3班、高二1班和高二2班。一上来的“点字成诗”题就出了一个陷阱:12个字中,出现了“客愁新”三个字,又一看,还有个“暮”字;这使同学们纷纷认为答案为“日暮客愁新”。然而那个“日”却不知何处去。最终答案为“青山依旧在”,四个班级都没能答对。之后的“寻章摘句”、“望文生义”中,也出现了很多同学们从未听闻的诗句、成语。为了降低难度,前者加入了选择题,后者大多为“看拼音写成语”;然而整体正确率仍然不及初中组。最终高一1班更胜一筹。

如果说“诗词大会”是参赛选手之间的比拼,那“国家宝藏”便具有更多观赏性。第一轮出场的是初二3班,他们介绍的文物是唐朝的兽首玛瑙杯——一个当时中外交流的产物。

第二轮是高二6班,介绍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他们不仅介绍了该瓶的由来,还提到,明代是一个大一统、包容各民族、各种文化的国家。在剧中,皇帝教导太子,元代的青花瓷技艺高超,要向蒙古人学习;像太子原先那样歧视他们,是万万不能的。

最后出场的是中预1班。他们展示的是坤舆万国全图,是意大利使者利玛窦于明朝大臣李之藻共同完成的。短剧基本还原了历史,再加上同学们精彩的演艺及最后的独白介绍,博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青睐。

 

比赛结果:

国家宝藏金奖    中预1班

        银奖    高二6班

诗词大赛初中组 一等奖   初三3班

   二等奖   初一1班

   三等奖   初二3班

诗词大赛高中组 一等奖   高一1班

   二等奖   高二1班

   三等奖   高二2班

 

恭喜以上获奖班级,也希望没能获奖的班级再接再厉,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次在中国文化节中充当了多次评委工作——辩论赛、短剧比赛、中国文化大赏……在中国文化大赏上,同学们展现了各自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我体会到了同学们的激情与努力,为了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抽出大量时间排练,精益求精,体现了附中学子的多才多艺。我觉得,在当评委的过程中,自己也在学习,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我满怀期待,希望在闭幕式上欣赏到同学们的精彩演出!

——评委 杨苏越老师

 

感觉初中组与高中组难度差距比较大。初中组的题目属于一眼看穿,而高中组“全是坑”。答题环节并没有那么过瘾,看着高中组好像竞争比较激烈,题目也更有趣。不过总体来说,现场感不错,令我有点小激动。希望明年的花样会更多——明年就可以做高中题了!很乐意迎接这样的挑战!此外,国家宝藏这个环节还有可圈可点的,表演的班级能用“亲民”、有趣的方式将文物展示给我们。这样讲历史的方式十分新颖,也期待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环节!

——参赛选手 初三3班 黄逸凡

 

作为观众,我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多次被选手们的知识渊博所折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赛,本届分成两个部分,更让有不同特长的班级都能展现自己的优点。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管在“诗词大会”还是“国家宝藏”环节,都受益匪浅。此外,我也看到了自己和语文/古代文化“大神”之间的差距,之后一定会不断努力,多多阅读课外书籍、杂志,多多积累,争取缩小差距,甚至成为一名比赛选手!

——观众 初三3班 刘思琪

 

 

审稿:童孝慈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