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专属“非物质文化”特辑——张萧
2020-03-30 23:56:20 作者 / 学记团 来源 / 上外附中学记团

前言

  附中的校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天它都在等,等那些做好准备的人,等那些才华横溢的人。附中的舞台更是从不缺少发光体,或许提起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一提到这些年附中舞台上如央视春晚《难忘今宵》般存在的“保留节目”,你便知道他们都是谁了。如今的他们已经正面临升学,像这样专属他们的表演艺术与个人特色相结合的经典或许也即将和附中说再见了。

  这次学记团带大家走近的就是这样“一直在发光”的四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附中专属的“非物质文化”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uploads/image/2020/03/30/76bf1acdb7d7c2904d1e6048c93ecbb7.jpg

 


第一期 人物档案

高三(3)班 张萧

上外附中 2020届日语班

特长:二胡

他的节目曾频频登上附中的大舞台。附中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时,民意采访中多位参会代表点名希望在才艺秀中看到“张萧拉二胡”节目。可见其表演功底深厚、“声入人心”。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采访吧~

简单讲一讲你和二胡的故事以及它带给你了什么?
张萧:
       中班时幼儿园有请专业指导老师来教学钢琴和二胡。当时选二胡的同学不多,但是选钢琴的却很多很多,所以我就选了二胡。还没有过接触,单纯就觉得新奇。幼儿园毕业后也一直跟着那位老师学习。二胡带给我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深入接触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机会,民乐是我国很重要的国粹,而如今真正了解或想走近它的人并不多,我也因此感到很幸运;二是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长期以来各种演出和比赛让我能够自如地应对长大后的公开正式场合;三是结识更多朋友、增强沟通合作能力。这几年我参加了乐团、乐队,因而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只是拉二胡的,也有练习如扬琴、琵琶、古筝的同龄人。在合作的过程中收获能力和友谊。

 /uploads/image/2020/03/31/ee7639b7957f792e1829471c473c34a8.jpg

                                                    (张萧在校外参加民乐团大型演出)

 

那你还记得第一次在附中的表演是什么样的吗?
张萧:  
  第一次在附中表演可能是中预的一次班会或者是中预那年的民族魂风采大赛乐器组(最后比赛结果好像还不错)。那时候在临时校区,决赛时礼堂都是坐满的。在那之前我已经有挺多演出经历了,但是在学校里表演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因为台下坐着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礼堂也比较小,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如果在外面表演的话,台上灯光一亮底下的观众席就是一片黑的。所以还是有点小紧张的。


你在附中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是哪一次?
最喜欢附中的哪一个舞台?
张萧:  
  印象最深刻当然是去年11月两国第一夫人来访我校时,我作为民乐表演的一员参与演奏——这是我经历过场面最大、级别最高的演出。由于我们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节目,而是在她们边走进来边演奏的“迎宾曲”,所以有想过如果两位第一夫人直接走进大厅落座,我们应该要将正演奏的曲目逐渐放轻并结束。但没有想到当时她们并没有直接走过,而是站在我们面前欣赏完整支曲目,也表示对我们所演奏的民族乐器都非常感兴趣。这是我们之前意想不到的。

  民族魂闭幕式是我最喜欢的附中舞台。因为闭幕式的灯光、服装条件良好,能带来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模联talent show(才艺秀)的氛围其实也不错,观众的反应都很嗨。

 

/uploads/image/2020/03/31/7e39b1ccaba0457521daed0320a58b1a.jpg

(上图为新闻联播截图,民乐团合奏迎外宾)

 

/uploads/image/2020/03/31/6cbaf73e69a10ecf2a63a507cd241dbe.jpg

(张萧在模拟联合国才艺秀上表演二胡)

 你觉得附中的舞台有什么样的特点 ?
张萧:  
  一个是附中舞台上的节目大多是学生自发编排串演的(当然会有老师来节目联排),不会有老师专门盯着指导民乐类节目。当时我和会吹竹笛的雷一鸣想着合奏《赛马》,我们就需要自己编谱——二胡和竹笛的谱子是不一样的、自己考虑调整音响效果,再去和老师、信息部同学沟通。这些都是蛮有意思的。/uploads/image/2020/03/31/b86e8cae23166b02ff36da2e03420534.jpg

(2018“民族魂”闭幕式张萧、雷一鸣合奏《赛马》)

 

  第二个是观众的特点。民乐节目通常只是校内整场演出的一个部分,同学们也并非是专门为了民乐来观演的。所以对于曲目的选择,我们会避开生涩难懂、情感悲伤、编曲过长,尽量让节目更富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兴趣。


是什么一直促使你坚持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献力呢?
张萧:
  有出于个人对演出的喜欢吧——这是一个分享自己的音乐的过程,能让更多同学听到中国传统民乐的感觉和一个人在家练习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同学还是学习或了解西洋乐器的比较多,那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演出加深大家对民乐的欣赏与了解。


 


007.jpg



(张萧与日本的同学交流二胡)

 

 对自己的节目会这么深入人心有什么想要说的?


张萧:  
  感到蛮开心的吧。也可能因为学习二胡的同学比较少,大家都觉得这节目挺新颖的,因而我幸运地能够每次都出场。感谢大家的厚爱哈哈~

  

/uploads/image/2020/03/31/542ce704049ce72372a523e888b40b75.jpg

 未来这项技能会以什么形式陪伴你的生活?能简单分享一下升学和未来的规划吗?
张萧:  
  我打算将它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因为专业技能可能还是需要尽早开始高强度的训练)二胡也是不会离开我的生活的。
  我希望未来去日本留学,因为日本大学申请时间较晚,所以这些流程也还没开始。如果我能去到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都会把二胡带过去。之前我在日本参加交流活动和homestay时就有带二胡。(也有一次是当地的住家在乐器店帮我借了一把)我在那边的学校里、亲戚家人面前都表演了好多次。他们对这个东西也都非常好奇。所以带着二胡一方面是陪伴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把传统音乐带到世界各地。


交流1.jpg

关于如何平衡好学习并坚持自己的才艺方面的爱好,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张萧:
1.与其当做一个任务不如看作一种放松。可以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拿出来当做消遣,这样可能会增加对它的兴趣而不是负担。
2.多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增加练习的机会。像我每一次学校里要演出了,即使平时练习次数不太多,但这时候我还是会提前半个月开始比较密集的练习。也算是自己敦促自己练习的方法吧。
3.可以自己开拓一些思路。直到小学毕业前我练习的一直是考级曲目,相对单一枯燥。长大有时间有能力了就可以自己找来喜欢的音乐“扒谱”、做改编。甚至可以将流行音乐和传统民乐结合,或将西洋乐器和传统乐器结合等等。自主地去做这样的变化会更有趣。
4.多参加乐团。合奏能将不同声部与乐器相结合突显层次感。以接待第一夫人的那次表演为例,虽然曲目依旧是我拉过不下十遍的《赛马》,但是同学们一起合奏不同的乐器,甚至有大提琴(西洋乐器)的加入。所以团队磨合、共同钻研、相互配合的能力将在乐团中得到体现与锻炼。

/uploads/image/2020/03/31/99aa31422be6eb6dbcb29ebd5698f632.jpg

 (2019民族魂闭幕二胡、竹笛、琵琶合奏《冠世一战》)

 

  今年我也要毕业了,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想在学校成立民乐团的想法但未能实现。所以如果有练习民族乐器的学弟学妹有这方面的想法和经验,鼓励大家多多尝试,一起钻研。在校一次次的民乐表演中我也发现附中还有很多同学技艺出色,也希望大家能继续将民乐留在附中的舞台上!



小编有话说:


  张萧同学一直是活跃在附中各大文艺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之一,尤其是与音乐相关、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从采访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坚持传统民乐、尽己所能去传递音乐的热忱与决心。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会民族乐器的附中才子将这份心意传递,让美妙的中国之声永远回荡在附中的礼堂~
  最后感谢张萧同学的倾情配合呈现!祝愿他心想事成,未来顺利!


图文资料提供:高三(3)班 张萧
采访联络编辑:高一(1)班 陈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