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长出外语的翅膀
2019-01-08 13:56:30 作者 / 束定芳校长

——束定芳校长在上外附中首届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教育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我代表上外附中和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对各位莅临本次“全国首届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教育教学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上外附中自2007年起,率先启动中学生同时学习两门外语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双外语班的学生已有4届毕业生,90%以上的学生两门外语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英语托福考试接近满分,第二外语为德语的同学几乎100%达到C1的水平,学习日语的学生90%以上可以达到1级的水平,学习其他语种的同学绝大多数也接近欧框B2和C1的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双语班的学生获得的全国性和国际大赛的奖项超过了60多项。学生的优异表现令老师们和家长们惊叹不已。其他班级学习双外语的同学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我们这次邀请各位关心和研究中国语言和语言教育政策、外语课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前来观摩、指导,期待通过这次活动,引起大家,并通过大家,引起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多语种人才培养的关注和深入研讨,提炼经验,构建理论,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广的范围内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双外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深入贯彻实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之一。

    我把我们上外附中双外语的教学项目定位为“帮助学生长出外语的翅膀”。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高级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语言又是获得新知识、促进深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工具。最新的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学习外语使人变得更聪明,因为一个人在已经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他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母语进行对比;而在使用某一门语言时,他需要全力抑制其他的语言体系或成分的干扰。而这种经常的刺激和抑制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

    掌握一门外语不仅使得我们能与更多的人交流,还给了我们另外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另外一种思维的方式,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品质,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外语毫无疑问能帮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不仅是为他们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也是作为世界和平的使者,或者说和平的“天使”。我这里特别用了“长出”外语的翅膀,而不是“给予学生一双外语的翅膀”。这是因为,外语能力不是外界赋予一个人的,它是一个人精神世界成长的一个过程,它是需要学习者去用心感悟、用已有知识去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的一个过程,一个生命去理解另外一群生命的文化积累和社会生活的文化体验过程,它是一个触发大脑中已有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重组的一个的过程。掌握一门外语意味着长出一双翅膀,学习和掌握两门外语,将使得这双翅膀更硬,翼展更宽广,更有力!

    有关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语言能力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外语学习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与家庭经济情况正相关。其实,这一切都证明,语言能力体现了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父母、同伴或周围人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决定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皮亚杰提出的the more knowledgeable other, 维果斯基的“同伴影响”理论都说明儿童成长过程中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前不久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毕飞宇和著名翻译家许钧先生来上外附中与中学生就阅读与成长进行对话。许钧教授谈到,他的儿童时代遇上了极度的物质和精神贫困年代,他渴望知识而不得,每天站到村口去听广播喇叭中的广播节目去获得生命提升的动力和资源;毕飞宇说他从小劳作在田野,向大自然学到了他无法从课本中获得的生命的养料。我最近研究海伦凯勒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感悟更多:她19个月失明失聪,7岁前她在智力和精神生活方面就是一个简单的动物。7岁开始,她的老师Ann Sullivan教她语言,通过在手心写字的方式,学习语言词汇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语言词汇与抽象概念的关系,然后,她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刚刚获得的有限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去了解自然,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她的知识和思维水平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同龄孩子。没有语言,她甚至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有了语言,她如饥似渴地用它去获得大自然的知识,去获得人类文明史上积累的各种知识,她站到了前人和他人的肩膀上,看到了更远。她后来还学了4-5门外语,真正做到了“如虎添翼”,创造了人类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谱写了人类智慧发展的一曲壮丽的凯歌。

    上外附中的学生,因为其出众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进了上外附中。语言能力帮助他们迈出了人生发展的关键一步。上外附中富有特色的外语课程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使得他们的外语能力很快达到了能用来获取新的知识、打通学科边界、提升思维品质的程度。第一门外语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得他们学习另外一门外语变得更加轻松、有效。第二外语的学习不但强化了他们的英语能力,还扩大了知识面,获得了更多的世界历史、地理、政治、艺术方面的知识,两门外语学习的成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其他学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如此良性循环。双语班的学生表现更加出色。据此,我得出了两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1+1<1.5

学习两门外语,第二门外语的学习时间只要学习第一门外语的一半,事半功倍。学习更多的外语可以以此类推。

英语:

小学5(课时)x36(周)x5(年)=900

中学5(课时)x 36(周)x7(年)=1260

课外 :3(课时)x 54(周) x 12(年)= 1944

总时数= 4104

第二外语:

中学 8(课时)x 36 (周)x 6(年)= 1728

课外:2(课时)x 36(周)x 7(年) =504

总时数= 2232

第二个公式:1+1+1>3

    在母语和一门外语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第二门外语,其收益不仅仅是三门语言,他的概念世界和精神体验比其他同学更加丰富,通俗地说,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

    我们有充分的数据、众多的案例来支持这样的结论。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在校生有239人参加,毕业生有43人参加,我们同时还调研了担任双语班教学的英语教师、其他外语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会议材料中提供的具体调研结果及分析。我这里提及几点:

喜欢所学的第二门外语:90%以上

对英语学习的促进:70%以上

对其他学科的促进:70%以上认为对历史、地理和政治学科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英语学习方法对第二外语学习的作用:80%以上的同学认为英语学习的方法对他们学习第二外语有益;

今后选择外语之外的职业:80%左右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位优秀的双外语学习者的体会和感悟:

张萧(英语+日语,高二学生,英语、日语全国演讲冠军)

    虽然很多人说人工智能将在这个方面取代人类,但其实当你学会了一门小语种后,你就可以打开这个世界的另一面,与更多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结交朋友。直接的口头交流与翻译工具的交流的感觉是完全两样的。其次学习一门小语种能够多为你打开一扇事业大门:你比别人多了一只眼睛去看世界,多了看世界的角度。如果你掌握一门语言,你还可以阅读当地原版书籍,真正体验当地文化,“原汁原味”地解读它。

袁玥炜(英语+日语,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英语、日语全国演讲冠军)

    有时,倒是得益于日语和英语间的种种反差,我才能够更明确地感知两者各自的特点,甚至重新认识我的母语中文——尤其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假设我们试图用3种语言表达同一种意思,尽全力翻译后仔细一品却依旧感觉到彼此间微妙的差异,或是发现有些意思好像根本无法精准地翻译。愈是在这种时候,此前一直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某一种语言特有的魅力愈是得以迸发。 

    久而久之,它带给我的是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思考、挑战和收获:我学会了接纳不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功夫的“ 包容”,而是将自己设身于某种背景在某种情境下去真正地理解“为何不同”而“这不同又为何合理”。 

    即使面对和我所处所思全然不同的人们,我也希望能用好外语,自信地讲出我的想法、介绍 我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我们的中国故事 ,尽所能去消除误会并赢得尊重与理解。这也让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我们彼此都很不一样,但我们真诚交流互相珍重,从此结下可贵的友谊。

胡贝丽(英语+俄语,美国哈维穆德学院学生)

    大二时选修的一门俄语文学课给了我一部分答案。依靠着在附中七年打下的基础,我重新开始研读文学选段。虽然我当时已有一年多没接触俄语,生疏到需要时常查字典和翻看译文,但是从繁复的数学和物理公式中抽身,来到小说中的另一个世界,将原文和不同版本的译文细细比对、品味,我从文字中获得了极其奢侈的享受和满足。或许我的专业学习永远不会和俄语产生交集,但是俄语和俄语文学的存在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美有了更深刻的欣赏,我也希望自己能更进一步挖掘俄语文学的宝藏,成为一个更丰满的人。

胡诗成(英语+西班牙语,高二学生,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竞赛生。”

    “WOW…外国语学校 …你学小语种么?”

    “学习西班牙语五年了。”

    在学习化学竞赛和生物竞赛的过程中,我经常有与国内外其它高中学生的交流机会。一般来说,他们都不会有在学校深入学习两门外语的机会,因此都认为我能流利地说两门外语是一件很cool的事情。这种时候,我总会为我的母校感到十分自豪。 

    不过,双语学习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是对母校感到自豪、身份认同这么一点。英语好,自然对西班牙语学习有帮助,学了西班牙语,也能更促进英语的学习。英语基础好,看起来化学、生物方面的原版书也顺利多了,但西语的学习让我更轻松地看某些英文原版教材确实是没有想到的。比起掺杂了较多日耳曼语系的英语,西班牙语与拉丁语更为相像,许多西班牙语词汇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从拉丁语词汇通过一定的规律变化得来的。很多英语生化方面的专业词汇,都是从拉丁语来的,如果单纯只学过英语,那么记起来是十分痛苦的。 

    最关键的是,双语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形成了严谨的思维,拥有了很好的收集信息、总结信息、掌握规律的能力。


    当然,上外附中双外语教学模式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7年一贯制。正因为不需要参加中考,学生、家长和学校能够从容地安排多门外语的学习。这一模式基本符合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的9字方针:多语种、一条龙、高质量。

    下面我来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多语种的人才?

    第一,懂几种外语是欧美职业外交家的基本能力,而中国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职业外交家;第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懂多种语言的政治家;第三,中国的对外交往需要具有多语种转换能力的高级翻译或工作人员;第四,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多语种为基础的高级研究人员;第五,世界和中国的文化阐释和传承需要大师,大师需要开阔的视野,掌握多门外语是必要条件之一。

    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文化交流最频繁的魔都,上海更需要掌握多门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甚至是普通市民,这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上海是外语教育水平和市民外语总体素质最高的地区之一;上海是对外交往(民间外交)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航运、科创中心之一。上海是中国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来探索基础阶段多语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实践责无旁贷。上外附中作为上海市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教育部最先成立的外国语学校之一,承担这一任务更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我们的计划是,今后的3到5年内,我们将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出20种左右的外语语种课程;我们将打造一支更优秀的师资队伍,增加双语教师的比例,加强不同语种、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将努力建设更好的多语种教学资源,建立一个多语种博览与学习中心;我们将努力提供更好的课程模式:基于主题的教学、基于线上线下、游学交流的学习方式等等;我们还要探索更早的起点多语教学:尝试从小学开始的实验;我们将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老师和课程开发者与国内外同行、高校理论研究者切磋、交流,共同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外附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教育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它能取得成功,凝聚了多方面的心血、智慧和付出。我们对此心怀感激。我们将继续探索。这是一项利国利民、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模式。期待更多的教育学、语言学、外语教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深入挖掘、充分讨论、高度提炼和宣传推广。


    谢谢大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附中   束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