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校友与俄罗斯总理时隔九年再度对话!
2018-11-09 15:06:40

九年前,还是我校高二学生的潘水石,和同学一起给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写一封信,信中同学们写刚从俄罗斯姐妹学校交流回国,俄罗斯的一切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表示要继续努力学习俄语,为中俄两国青年的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没想到不久便收到了总统先生的回信,这对于小小年纪的高中生们来说是个莫大的惊喜和鼓励,大大鼓舞了大家学习俄语的信心和兴趣,这也成为日后潘水石坚持俄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九年后,两人再度隔空对话115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做客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接受专访,潘水石的视频令他惊叹:俄语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当年的高中生如今已从俄罗斯学成归来。俄语成为第二母语,俄罗斯也已成为第二故乡。意外同九年前的自己邂逅,小潘同学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她与俄罗斯的不解情缘。



写在前面

九年前,还是高二学生的上海姑娘潘水石,和同学一起给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写了一封信,并收到回信。


九年后,两人再度“隔空对话”。11月5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做客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接受专访,潘水石的视频令他惊叹:“俄语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当年的高中生如今已从俄罗斯学成归来。俄语成为第二母语,俄罗斯也已成为第二故乡。意外同九年前的自己邂逅,小潘同学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她与俄罗斯的不解情缘。





我与俄语这些年

文/ 潘水石


2009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惊喜回信,给我带来了无以复加的激励。


九年后的今天,有幸在SMG的专访中,获得当面致谢的机会。感慨的同时,仿佛时光流转,不禁回望和俄语一起走过的那么多个春秋。


论学识,论资历,我都没到可以写回忆式文章的水平。但且看在与俄语“相濡以沫”超过14个年头且仍相看两不厌的份上,不自量力地来谈谈“俄语”这块心头肉与我难解难分之缘。

 

20181109-1.jpg

梅德韦杰夫在专访时观看潘水石发来的视频


2004年春夏之交,我迎来了第一次升学,也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录取通知书。


上外附中一直是我的心之向往,而通知书上的“俄语”却让彼时的我傻了眼。对于那个12岁的五年级小朋友来说,“俄语”能联想到的是只有爷爷奶奶才学的戴着大盖帽的“斯大林同志”。


想到未来的七年要与这个陌生又冷酷的语言形影相随,那种怀疑却不敢言的心情,至今忆起都恍如昨日。


我和俄语初次相遇,便是伴着那样空白又疑惑的心情。


20181109-2.jpg

 中学时代的潘水石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对于需要领进门的学生来说,只有真的“好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非常幸运——中学时代的两位俄语老师除了给我们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始终保持趣味的在线。复杂枯燥的语言课程,从来都伴有欢笑和好奇。


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学校又给我们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与俄罗斯姐妹学校互访交流、和领馆合办各式文化活动。又巧遇中国时隔八年重新参加中学生俄语奥林匹克竞赛,比赛中的成绩还意外换来了公派留学的机会。


俄语从教科书里的平面二维世界中走了出来。我对它的认识,渐渐立体。

 

2011年,俄语终于七天二十四小时真正走入我的生活。


海外的求学之路很难一帆风顺,而对所学的热情和普希金的那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始终都是我坚持的动力。


20181109-3.jpg

  大学时代的合影


时间滴答,独在异乡的不适迷雾散去,北国光芒四射。


俄罗斯就像是一片包裹着冰冻保护层的绿洲,越靠近,越融化;越主动,越温暖。


教授的敬业耐心、同学的单纯真心、路人的无私热心……这时的俄罗斯和俄语作为客乡的主人,就像是我独处时始终在身边给予支持的挚友


20181109-4.jpg

  圣彼得堡街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俄语能力的提高,慢慢我已不需记背规则,而是用理解的方式不断充盈自己的知识库。


此时的俄语又亮了一张王牌——文学。


这是一片绿洲沼泽,踏足之后心甘情愿陷入;是人间百态的万花筒,每转一下是不一样的惊喜。语言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文学是俄罗斯巨大艺术苍穹中是那颗最瑰丽的星。


求学期间,我对整个俄语文学有了系统的认识,从古俄罗斯文学、彼得大帝时代到鼎盛的黄金和白银时代、以及后期的苏俄时代,整个文学史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我非文学专攻,无法从专业角度去评价某个时代、某种风格,更何况你有你的哈姆雷特,我有我的拉斯科尼科夫,主观评价毫无意义。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俄罗斯文学中特有的微米式细致内心剖析,以及众多看似荒诞的合理,在与俄语语言中隐喻修辞宝库的互相作用下,给我带来的是一面照见自己的镜子:我在读赫尔曼,我在看我自己;我在读梅什金公爵,我在看我自己;我在读D-503,我在看自己……


20181109-5.jpg

 院系内的照片 


地球公转自转,人生从无到无。逝者不舍昼夜,有限无尽往复。

二十四小时无限循环,难免倦厌腻丧,而俄罗斯文学在浩瀚宇宙中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不论生活环境、身份地位、心境状态,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在其中的缩影,某一时刻甚至在作者的文字中,开始与自己的不安和解——在其所在另一维度世界中,窥视在潘多拉魔盒之中的封存已久的自己。

而此时的俄语已经化身我的无形良师,在很多最难将息的时刻,给予我内心的指引。

不知道从哪一刻起,俄语和俄罗斯已经是我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

友情链接

1964—2015 上海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名称:上海外国语学校 

电话号码: 65423105 邮编:200083 

备案序号:沪ICP备10031704号-2 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295号 

Copyright 1964—2015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